搜索

福州晚报:优质公立校的“绿色GDP”行动

发表时间:2016-05-13 17:24作者:安梓来源:福州晚报

公立初中“探校记”系列之三

追求教育的“绿色GDP

■记者 安梓

    本期“探校记”的主题,实际上是来自于福州十九中校长林远达与家长们的一个分享,他认为公立初中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实现教育的绿色GDP,助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育的GDP是什么?是不是仅指考试成绩、分数和升学率?仅指那些家长们追捧的各类数据?如果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分数和升学率,那么学校就办成了应试工厂,班级则成了车间,学生自然成了流水线上一台台应试机器。

鼓楼区域集结了我市最多赫赫有名的优质公立初中,这些初中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追求的“绿色GDP”又是怎样的呢?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全面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质量,除了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分数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创新的能力、沟通的本领、科学的思维等方面。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和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平均发展,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一种个性发展、一种平衡发展、一种和谐发展。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健康的,也就是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应体现在对学生生命和人格的尊重上,体现在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上,体现在良好师生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上,体现在教育的长足和可持续发展上。

优质公立校的“绿色GDP”行动

■记者 安梓/ 叶诚/


对家有升学娃并有“升学率情结”的很多家长来说,小升初是特别难熬的日子。从六年级寒假伊始的九色鹿“奔跑营”测试,到本周、下周的三牧、时代中学的面谈选拔,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而很多优质公立初中则会很淡定地选在5月上旬、中旬这个节点开展各类小升初衔接活动,因此家长们最近的周末都过得异常忙碌。

57日,十九中举行校园开放和小升初衔接活动;59日,延安中学邀请片内对口校之一的鼓二小优秀生源听一堂难得的“奥数大师思维课”,并出席延安中学与上海数学核心实验室的签约仪式;加上4月底已经举行过初小衔接的屏东中学、十一中等校,可以说,鼓楼区应届小学毕业生家长们已经获得了很多优质公立初中办学的信息。

选不选对口的优质公立?这些家长告诉记者,其实他们面临着比很多对口薄弱校的家长更纠结的选择。的确,从近年的福州中考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条“定律”:单从近五年的一类校录取率来看,排名前列的大多数是私立校。因此,产生“私立校优于公立校”的看法,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孩子“小升初”的择校,都不足为奇。但是,反过来想,“小升初”时就抢足了福州所有优质生源的私立校,在中考时名列前茅,又何足为奇?而优质公立初中的校园软硬件、强大师资、丰富的课程、出色的综合办学成绩,都是私立学校无法相提并论的。

“对很多家长来说,初中择校,无非是希望日后能考入重点高中,为以后进入名牌大学打下基础。初中好比成长中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有了在初中阶段学习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更关键要看在高中阶段是否继续显示出持续发展的突出能力,这正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十九中林远达跟家长们分享他最看重的“教育的绿色GDP”观点。而这也是不少优质公立初中的共同行动,重在“成人”和可持续性发展。

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

“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

十九中初一家长林岚向家长们提及的这个事例,开始让很多家长都重新思考择校的必要性。林岚的女儿蔡诗媛,去年小学毕业考时是鼓一小的第一名,但做足了功课之后,林岚和女儿一起放弃了私立,选择了十九中。她告诉大家,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这点深深打动了林岚。

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校接受最普遍、最基础的大众化的教育,恰恰是让孩子在普通而自然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使孩子接受基层真实的锻炼和成长,适应各种挫折和挑战,为孩子未来的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塑造孩子无限成长的广阔空间,注入自我创造的无穷潜能。

生源的多样性在很多家长看来是重大缺陷,但不少专家却认为这也可以说是公立校最真实、最独特的优势,也是众多的公立优质初中不办“重点班”的原因。著名的教育学者杨东平就说过:“孩子需要和各种人接触,善于和不同的孩子打交道。孩子最后总是要独立的,你把他放在一个保险箱里,以后进社会,什么都不会了。进不进名校各有利弊,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帮助其他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提高了自己,就看家长怎么引导。”

不透支学生潜力

小升初择校在经历了对“数据”的膜拜后,家长们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我们晚报小升初Q群里就反复讨论过一系列话题:小学初中那点知识靠狠抓硬逼题海战的确容易显成绩的,但孩子的潜能过早透支,最终能撑到高考吗?如果升学率靠的就是“魔鬼”式硬灌,这样高压下的孩子到了高中还有上升空间吗?

“我认识很多优秀的孩子,是很普通的小学毕业的,初中上的对口中学。这只能说明任何学校都能产出优秀的学生。”福州一所重点高中的化学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他独特的轨道,现在一些家长太看重名校一些共性的因素,却忽视了孩子个性的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看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位老师说,他也曾遇到过一些孩子,上高中后后劲很弱,潜力已经被透支了,非常可惜也非常无奈。“所以择校要看学校育人的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带有太明显的功利色彩,至少我是不认同的。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输入一种功利的价值观,他以后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就会有问题。”

十九中林远达校长推崇教育的“绿色GDP”,看中的正是对人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他认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力。应试教育一把尺子量到底,加之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就厌倦学习。一旦学生走出校门,就再也不愿拿起书本,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了。

延安中学搞了4年“资优生”培养,目的就是开发学生潜能。蔡叶涛副校长表示:“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最重要的是‘适合’,成绩固然重要,但如果成绩是被老师高压压出来的,进了名校也会压力很大,后劲不足。”所以,在成绩之外,学校更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阳光、积极,有良好的品行,“这样的学生哪怕成绩中等,将来的发展也会很好。”而且相比民办初中,通过定向生进示范性高中的机会,在公办初中更加多。

屏东中学校长徐聪认为,对初中生的培养,最应该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是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要关注发育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四是兴趣爱好的调动,凸显孩子的特长。“高中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比较好,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成绩本身要重要得多。”(来源:《福州晚报》2016.5.13   C1C2版)


微信公众号
website qrcode

福州第十九中学微信公众号